888集团电子游戏登录入口硕士点介绍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术型硕士)

上海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成立于1986年,1996年设置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点,2000年设置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点,2010年招收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2011年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该一级学科硕士点涵盖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及计算机系统结构三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上海师范大学是一所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的文理工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现有理学、工学、管理学等10个学科门类,这些学科的发展都需要计算机学科的支持。在学校发展定位规划中,本学科为特色学科,现已形成一个学科分布合理、多专业和多层次的科研与教学体系,成为上海市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本学科已形成一批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科研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爱岗敬业的研究生导师队伍。现有教授、副教授30多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共41人。本学科成员获得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3 人,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4人,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2人,2人获上海市精品课程,9名学科成员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奖、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奖、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曙光学者等荣誉称号。


1、软件工程理论与设计 (Software Engineering Theory and Practice)

研究领域:软件测试技术、软件可靠性工程;软件估算及度量、软件过程改进模型及方法; 模型驱动架构(MDA)的实现技术。

研究内容:主要研究基于覆盖的软件测试方法、基于Web日志的测试集生成方法设计与研究、Web应用的统计测试与可靠性度量体系研究、基于状态转换图、有限状态机理论及对象动态测试模型研究类测试技术。在对软件容错技术、软件可靠性计算等研究基础上,建立软件可信性综合等级分类和等级评估方法,实现对软件质量的定量度量。基于UML模型,建立软件规模估算、开发进度度量及设计质量度量模型,可有效地进行可信软件的研发和软件可信性的定量分析及评估。在软件过程改进模型及方法方面,以我国中小型软件企业为应用目标,以CMMCMMI为标准,研究低成本、可操作性强的软件过程改进模型及方法。同时在模型驱动架构(MDA)的框架下,研究软件模型的建立、扩展和变换等方面的技术。


2、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 (Image Processing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研究领域:生物特征识别,三维物体建模,太赫兹波谱图像处理,数据挖掘。

研究内容:图像特征点的提取,及其在图像检索和人脸识别中的应用,人脸识别,语义图像分割及其目标识别算法,面向大数据的数据挖掘技术,燃气负荷 预测,高光物体真实感建模与绘制,太赫兹图像复原和自动目标识别算法。


3、计算机网络理论及应用 (The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Network)

研究领域:无线传感网络、物联网、SDN等网络编码与调制;网络拓扑优化控制、网络层、传输层可靠优化协议;应用层的服务负载均衡技术;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及应用。  

具体研究内容:

针对网络的不同层,利用离散随机过程、网络演算(Network Calculus)等理论,将研究的对象及其行为进行合理的随机系统建模,将相关性能研究转化为统计分析和有约束的优化问题参数求解。研究无线网络MAC资源分配问题、Call Admission Control问题、网络拓扑控制优化网络性能问题。


4、大数据与智能计算(Big Data and Intelligent Computation)

研究领域:大数据存储、分析与查询优化技术;数据分析、挖掘与预测;语义网与本体论;可信计算与服务计算;智能信息推荐。

具体研究内容:面向海量大数据环境,开展非结构化数据存储、海量数据优化查询、大数据分析和挖掘等进行理论方法的设计与优化,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和深度学习技术,实现大数据语义特征的智能分析与降维处理,建立有效的数据计算与推理技术;面向社交网络、互联网服务等平台环境开展海量数据挖掘分析、数据可信度查询等相关理论技术的应用与研究。



二、信息与通信工程(学术型硕士)

该学科的发展始于1986年,隶属于数理信息学院的物理系,后逐渐发展为通信工程系。2008年整合进入888集团电子游戏登录入口的“电气信息系”,整个学科隶属于“数学物理与计算科学”学科群。本学科于1986年获得“通信与信息系统”硕士学位授权点,2012年获得“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13年获得市级“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2018年获得“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

本学科专任教师共40人,其中,教授5人,学科专长对应于本学科主干方向的人员超过80%,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超过84%。本学科成员获得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1人,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人,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2人,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4人。

本学科现已形成“智能信号处理与无线通信系统”、“大规模图像视频数据处理及应用”、“生物医学与非线性信息测控”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近五年来,本学科承担科研经费总额约1371万元,其中,五年人均科研经费总数32.54万元,包括纵向科研经费13.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近五年举办了3次主要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的专任教师超过80%,每年举办的中美联合办学项目给本科生提供了国际交流的机会。

2015年面向上海市中小学校开发了电信“翼校通”设备系统,获得上海市产学研合作优秀项目奖三等奖,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已到达1000

以上。同时,已获得3项教育部高教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谷歌/TI)。


1、智能信号处理与无线通信系统

本学科方向主要研究领域是针对新型无线通信系统,研究信号检测与估计理论、多维信号处理的新方法。研究特色内容包括:(1)针对新型无线通信系统如可重构智能表面 (RIS) 通信网络、太赫兹(THz)通信网络、Ultra-Massive MIMO、可见光通信(VLC)和密集网络等,研究网络架构及物理层技术。(2)基于智能信号处理和统计信号处理,研究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参数获取、信道建模和信道容量估计。该研究方向在争取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承担企事业研发项目中具有优势。


2、大规模图像视频数据处理及应用

本学科方向主要研究领域是计算机视觉、智能感知、图像压缩、无线传输等。研究特色内容包括:(1)探索人类视觉系统的处理机制、智能感知技术,研究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目标检测、语义分割、趋势预测等问题,以及在车联网、无人驾驶等领域的应用研究。(2)探索图像、视频等大数据分类、压缩理论,研究在无线环境下的高效编码、快速传输等问题。该研究方向与通信、物联网领域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已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3、生物医学与非线性信息测控

本学科方向主要研究领域是针对生物医学和信息测控过程的传感器、执行机构和控制对象等进行非线性系统建模、信息处理和智能控制。研究特色包括:(1)探索人体生物电信号的采集分析与智能信息处理,以及非线性建模理论与应用研究;(2)基于人工智能的医学信息深度加工和模式挖掘,以及在智能康复医疗设备中的应用研究。该方向围绕国家发展规划中的“人口与健康”重大需求,解决生物医学上的检测、非线性信息处理与控制等问题。



三、电子信息(专业型硕士)

主要面向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行业及相关工程部门,培养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全面的工程实践能力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尤其是为大中型企业培养通信技术、计算机应用开发等方面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领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技术、现代通信技术领域和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基础知识、电子集成芯片新应用技术和计算机信息处理新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研发、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在电子信息领域中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制造和运营;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担任开发、应用计算机通信技术与设备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培养主要面向通信和计算机行业以及相关企业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技术人才。也可从事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电子与通信工程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和管理。

主要有两个研究方向: 电子与信息工程、计算机技术


1、电子与信息工程方向主要专业课程

现代信号处理、数字通信、智能系统与信息融合、数字图像处理、移动通信工程、信号检测与估计、FPGA系统设计与实践、信息论、模式识别、嵌入式系统、深度学习、视频信息处理、无线定位方法与应用、通信信号处理新技术、计算机视觉、多媒体数据压缩、现代声学技、无线系统建模与仿真、控错编码理论、无线网络技术、光通信网络与光信号处理技术、智能计算方法及应用、人工智能与智能机器人技术、机器学习、非线性动态系统建模、辨识与预测。


2、计算机技术方向主要专业课程

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高级软件工程、数字图像处理、数字信号处理、离散数学与算法、计算机控制系统、软件可靠性与安全性、模式识别、信息安全、网络建模分析与仿真、无线网络、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嵌入式系统、Web高级开发与应用技术、云计算与大数据、计算机辅助设计、Tensorflow机器学习实践。







Baidu
sogou